建立儿童友好城市这一理念,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,旨在城市规划、建设和管理中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,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、环境及服务,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、发展权、受保护权和参与权。
我们知道,安全活动与自由玩耍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,建设有利于儿童出行、活动的硬件元素,是城市对儿童成长给予的有效滋养,长此下去,也定会是对整座城市的滋养。
给孩子最好的,就是给未来最好的。这里的给,不是纵容和溺爱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爱。也就是说,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,不仅仅对儿童有利,更会让城市中居住的所有人和城市本身受益。
孩子终归会长大,在他很小时候受到的滋养,也会在成长路上,在自觉、认知等方面“助澜”。
城市场馆、广场景观、游乐设施等多些儿童视角,通过人文、服务、设计满足儿童不同需求,于细微之处保证儿童有效参与,能够间接引导孩子积极乐观性格的形成。置身于这座城市给予孩子们的有形建设,看着每一处精心设计的设施,它们无声地重构着人与空间的关系。
想说,我们能给孩子的,不是多少财富,而是适应未来的能力;我们不是为了当下而做,而是为了未来而做。
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它是否愿意俯身,为孩子的目光留出一席之地、创造更有爱的空间。
我们这座城市,做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