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丽丽在宣讲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工作17年来,王丽丽始终以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为初心,通过200多篇文章、14部著作和600余场宣讲,将信仰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学员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与事业的执着。
让理论带着“温度”落地
今年暑假,王丽丽没闲着,忙于大庆精神(铁人精神)对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课题研究,给教学和宣讲添新内容。她心里清楚,新时代对党校理论教学要求更高,只有肚子里有“货”,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储备,才能不落伍。
从2008年站上党校讲台,王丽丽主讲了近百个专题课。学员们说,听她的课像“补钙”。《大庆精神——中华民族的绚丽瑰宝》里有铁人王进喜的赤诚,《重温经典歌曲 坚定理想信念》藏着时代密码,《走近铁人》更是让不少人流了泪。课堂上,她与学员们的每一次互动、眼神交流,让严肃的党课成了心与心的对话,“在党爱党”的信念也自然地“走”进学员心里。
敢于啃学术“硬骨头”
深夜的书房,王丽丽常坐在书桌前改课件,这样沉浸研究的夜晚,对她来说是常态。“讲课的源头活水,全靠平时的学术积累。”在学术领域,她敢啃“硬骨头”。2008年至今,她在《中国建材报》《现代领导》等报刊发了近200篇文章,参编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》《大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策研究》《读懂铁人》等著作14部,主持1项省级课题,拿下近20项省市级重点课题。
王丽丽连续4届(三年一届)获省党校系统科研人才奖,12次在省党校系统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;所撰写的文章在省内外学术活动中获奖90余项。学员们说:“她的课总有新东西。”
不设限就有无限可能
2011年,王丽丽和同事用双讲形式解读《南海风波再起的原因分析》,台下学员听得聚精会神;2019年,她用情景剧讲《大庆宝藏——大庆,从这里走来》,让观众仿佛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;2024年,她创新案例访谈式教学,和新时代铁人式标兵、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张金友对话,生动展现大庆精神(铁人精神)在新时代的传承,学员们真切感受到这股精神焕发的新生力量。
“好的教学方法,是让理论自己说话。”王丽丽总说,不设限就有无限可能,她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从没停过。双讲式教学让观点碰撞出火花,音乐式教学用旋律连起时空,故事会形式让创业年代的故事“立”了起来。其中,《走近铁人》访谈课,访谈对象是《铁人传》作者、铁人王进喜生前战友、大庆精神(铁人精神)研究专家孙宝范,这门课从大庆油田讲到河北,从企业车间讲到高校讲堂,600多场宣讲几乎场场满座。
这份创新的热情,让王丽丽的课程屡获殊荣:《大庆精神光荣史铸牢“三个为什么”信仰魂》拿下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,5门课程被收入黑龙江省干部教育网络学院,微视频《铁人家风不染尘》成为全省理论宣讲范本。
从2008年到2025年,17年坚守让王丽丽收获了“省理论宣讲先进个人”“金雁人才”等不少头衔,但她最看重的是学员课后那句“我懂了”。就像她在笔记里写的:“党校教师的讲台很小,小到只容得下一方书桌;但使命很大,大到要为万千干部铸魂。”
如今,作为省委理论宣讲师资库成员、“龙江讲坛”宣讲师资库专家,王丽丽的声音还在继续传播。
记者:徐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