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三百种飞鸟用翅膀“选定”大庆 -凯发k8国际唯一

  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>> 凯发k8国际唯一首页幻灯
近三百种飞鸟用翅膀“选定”大庆
发布时间:2025-07-07      来源:大庆网    


在龙凤湿地,数万只飞鸟自由飞翔与觅食。记者:刘为强 ;

 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,洒在大庆广袤湿地蜿蜒的水道上,芦苇荡中响起翅膀划破空气的清脆声响。成群的红嘴鸥、凤头鸊鷉舒展着优雅的羽翼,掠过远处“叩首”的采油机,绘成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。

  龙凤湿地观鸟点上,早已架起一排“长枪短炮”。摄影爱好者们屏息凝神,捕捉着芦苇荡中翩跹的鸟影。“镜头是桥梁,距离是守护。我们提倡用长焦代替无人机,百米外静默记录,就是对生灵最大的敬畏。”奥龙摄影俱乐部工作人员梁英轻声提醒着会员。随着湿地生态的改善,来大庆观鸟、拍鸟成了摄影圈的新风尚。

  生态修复:湿地重焕生机

  勃勃生机,源于持续的科学保护。大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精准施策,系统推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。针对区域水资源特点,持续完善生态补水工程,在关键季节,对核心湿地、重要补水通道实施精准、动态补水,有效保障了湿地生态需水,稳定了水文节律,为湿地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摇篮。“去年关键补水后,核心区水位回升明显,水鸟回归速度超预期。”龙凤湿地巡防队长王利舞指着波光粼粼的水面介绍。

  科技则为保护装上“天眼”。依托“空天地一体化”监测平台,指挥中心大屏可以实时查看5公里外的鸟群动态。“卫星遥感看大面,无人机巡航查细节,地面传感器和水下探头实时传回水质水文数据,今年还计划新增6处高点监控,让监测网更密实。”王利舞说。

  生命回归:万鸟翔集成常态

  监测显示,大庆鸟类种类已近300种。春季,数万只红嘴鸥盘旋城区湖泊;盛夏,林甸湿地丹顶鹤携幼鸟漫步;深秋,雁阵排排掠过城市上空。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稳定回归与繁殖,成为保护成效的闪亮名片。

  “就在那儿,就在那儿!”循着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副主任王嘉奇手指的方向,55米高的湿地瞭望塔顶,一对东方白鹳正忙着喂养刚出生的3只幼鸟。它们用翅膀“投票”,证明这里是安全家园。回忆起3年前救助东方白鹳的情景,饲养员武庆打开了话匣子。“送来时毛没长全,瑟瑟发抖。”武庆回忆,“我们隔两小时喂鱼泥,像照顾婴儿般把它养大。”2022年放飞时,这只白鹳用喙轻碰武庆的手,“像孩子在告别”。

  奇迹就此延续:跟踪器显示,这只东方白鹳连续3年穿越千里精准返庆。“当其他候鸟随大队北迁,它总独自‘导航’回来。”更惊喜的是,今年它带回同样被大庆救过的“新娘”!但这对夫妇险些将巢筑上高压线。“太危险了!”龙凤湿地自然保护中心立即联合电力部门拆除危巢,并在湿地瞭望塔塔顶搭建安全“婚房”。“它们用行动宣告:这里最安全、最值得信任。”王嘉奇动情地说。

  全民守护:生态福利共享

  鸟类天堂吸引着八方来客。仅龙凤湿地,年接待游客就超20万人次。“春天去杜尔伯特拍大鸨,夏天在龙凤湿地拍鸬鹚,秋天去林甸拍丹顶鹤,冬天来拍毛脚鵟、文须雀。”天津的摄影爱好者刘家林每年至少要来大庆4次。生态旅游带动周边产业,湿地研学更成为学生课堂。“认识了十几种鸟,懂了保护多重要!”哈尔滨哈平小学的杨文硕说。

  护鸟意识深入人心,150块警示牌、24小时举报热线与网格员宣传构筑防线。“拍鸟的都知道‘守距离’规矩,惊扰了鸟儿,再美的片子也失色。”湿地保护中心数据显示,1-5月,市民举报有效线索同比增三成,全民共治格局日益巩固。

  然而,大庆的守护步履从未停歇:深化智慧监测、拓展浅滩栖息地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……这座“百湖之城”正以坚实行动,让工业血脉与自然律动和谐共鸣,让万千相机镜头守望的生机,永驻碧水芦荡间。

  新闻中心记者:谢鹏;

 
 责任编辑:李 红艳
  聚焦大庆 更多>>
·大庆:做好"体育 "大文章 奏响民族团结最强音
·全市上下“链条式联动”筑牢防汛安全屏障
·结对宣讲传党音 声声入耳润民心
·林甸多维发力擘画县域经济新图景
·市卫健委举办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活动
·1.2万村民实现从“有水喝”到“喝好水”
·雨来了,不怕!城市管家们安全屏障已“筑牢”
  主题活动 更多>>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