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书发布会暨读书分享会活动现场。
6月21日14时许,在龙凤区乙烯邂逅湖畔大庆文学馆·湖畔书房里,董连伟新书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发布会暨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。
活动由大庆日报大庆书友会、大庆日报社掌尚大庆·书与城频道、大庆市大众阅读促进会主办,大庆文学馆、大庆石化公司作家协会、邂逅湖读书会、渔樵书院联合承办。
主讲师董连伟先生被誉为“中国的尤瓦尔·赫拉利”。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这本书从熵的角度阐述了宇宙、生命、社会、思维及文化的发展关系。
为大庆有这样的学者自豪
大庆石化公司作家协会主席王法胜说:“在2024年与2025年相交之际,我读完了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。与董连伟相识,是因为他多年前出版的一本名为《时间的形状》的书,可以说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是《时间的形状》的深入与升华。”
史学家们难免会遗落些珍贵的历史片段,而拾到者寥寥无几。庆幸的是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做到了。之所以把董连伟比作尤瓦尔·赫拉利,是因为《时间的形状》和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这两本书与尤瓦尔·赫拉利的《人类简史》《未来简史》《今日简史》《智人之上》相比较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比如都承认工业革命是从西方开始的,而东方后来居上,但中国的工业革命是在短短几十年中完成的,而西方则用了几百年,这一现象是尤瓦尔·赫拉利无法解释的,本书却给了水到渠成的结论。在文化方面,两人的观点更是不谋而合。在书籍出版上《时间的形状》比尤瓦尔·赫拉利的《未来简史》中文版早了一年,而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完稿于2020年,出版又比《智人之上》英文版早了一个月。这说明人类的思想是相通的。
“思考的心路是艰难的,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。我是董连伟思考和写作的见证者,同住一个小区,经常在邂逅湖读书会讨论创作上遇到的问题。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我为我们大庆能够出现比肩世界级的文化学者而骄傲,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我们东方大国所显现出来的智慧而自豪。”王法胜说。
穿越知识迷雾的奇妙旅程
大庆市首批全民阅读主讲师吴宝玉说:“我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知识迷雾、直面复杂世界本质的奇妙旅程。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熵、信息论以及复杂系统理论的科普书籍,更像是一把钥匙,为我打开了理解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全新大门,让我在混沌中看到了秩序的曙光。”
“阅读这本书,也让我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思考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也面临着熵增的压力,正如书中所启示的,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注意力,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体系,不断地学习新知识、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,来对抗熵增,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序、充实和有意义,让我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时,能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寻找秩序、创造未来。”吴宝玉说。
颠覆观点 指引未来的明灯
大众阅读促进会秘书长贾英说:“初读《时间的形状》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这类抽象学术著作时,确实烧脑,但正因如此,我更愿以组织者身份推动读书分享活动,能与‘中国尤瓦尔·赫拉利’这样的学者同行,是难得的幸事。这本书融合自然规律、历史演进与文化哲思,观点极具颠覆性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理念与现实发展亦有深刻呼应。全书以小孙子出生温情收尾,既寓意历史传承的新希望,也启示我们在智能时代需平衡科技与文化、传承与创新。这部作品既是对文明兴衰的深度剖析,更是指引未来的思想明灯,为复杂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。
对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启示
大庆市首批全民阅读主讲师门为说:“回想起这两年陪董老师修改文稿的日子,那些字斟句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。现在捧着这本沉甸甸的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,突然觉得董老师修改文稿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场‘逆熵’——把零散的想法梳理成体系,让模糊的观点变得清晰,就像在混乱中搭建秩序。”
大庆市首批全民阅读主讲师孙忠诚说:“读了《逆熵而行——倍熵》,也是我对自身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的一次‘逆熵而行’的梳理和重构。振奋于作者对人类和宇宙未来的自信,对中华文化的自豪;感动于作者文艺性的呈现表达,震撼于书中宏大的视野,内容几乎囊括打通了所有传统学科与众多新兴学科。”
读书会结束了,这场关于“熵”的讨论,终将超越物理概念,融入每个参与者对抗无序、创造价值的生命实践之中。
文/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经宇 摄/陈文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