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市场行情,研究装置运行,引进战略投资,延长产业链条……“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不敢浪费啊。”刘烈威的话语里,是对事业沉甸甸的责任感。
这份忙碌,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:19.57万吨化工产品产销两旺,同比增长15.75%;13.32亿元营业收入稳稳入账,同比增长10.06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这位“化工掌舵人”心系产业、实业报国的执着坚守。
2017年9月,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,启动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,将新增的丙烯、甲苯等化工原料留给地方发展下游产业。黑龙江省新产业投资集团与大庆高新区把握战略机遇,依托大庆“油头”原料供给优势,瞄准“化尾”市场需求空间,以丙烯、甲苯为原料,谋划打造总投资70亿元的聚碳酸酯联合项目,黑龙江省龙江化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龙江化工”)应运而生。
刘烈威作为落实上级战略部署的带头人,用5年时间,在松嫩平原上编织出的链接产业链上下游的“纯苯—苯酚/丙酮—双酚a”化工新材料产业脉络已然成型。2024年以来,龙江化工累计生产销售化工产品57.1万吨,实现营业收入44.9亿元。
“就像串糖葫芦,得把散落的资源串成串,这样才能节省运输和原料成本。”刘烈威带着团队在厂区周边画了张“要素原料地图”,他与相关企业积极对接,发挥周边化工企业产品和原料互补优势,积极协调氮气、蒸汽供应,实现生产要素“隔墙供应”成本最小化。面对行业周期影响,刘烈威带领全员持续挖潜增效,他的工作记录本上,详细记录着装置能耗、物耗指标的变化数据,“向管理要效益,用技术降低成本,从节约每一滴水、每一度电做起”,龙江化工多项节能降耗项目持续落地见效,仅2024年一年就节约各项生产费用约1600万元。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刘烈威深知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。他带领龙江化工整合校企资源,与东北石油大学联合建立“油头化尾”头雁团队工作站,用先进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2024年,龙江化工公司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40余处,完成申报发明专利两项,实用新型专利6项,打造出了“资源循环利用、产业共生发展、科技引领支撑”的产业循环模式。
在经营管理上,刘烈威带领销售团队坚持优化销售策略与提高产品质量两手抓,公司双酚a产品质量跃居行业一流水平,极大提升了产品市场覆盖面和竞争力。同时,他主导高标准建成数字化工厂,mes系统、lims系统、hse系统等9大核心业务模块顺利上线运行。龙江化工苯酚丙酮车间被评为2024年度全省数字化(智能)示范车间。
夕阳西下时,刘烈威喜欢在片刻的闲暇时间,眺望厂区的风景。他说:“建好一个项目,就像培育一个孩子,倾注的心血和精力越多,发展就会越好。所以,我要保持韧劲蓄势耕耘,期待厚积薄发收获硕果。”
记者:沈艳茹